儿童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这个“惯犯”被罚了
2023-11-16 113

  近日,据江苏省药监局官网公示信息,江苏娇颜芭比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娇颜芭比”)生产的一款儿童化妆品,被检测出含有化妆品禁用成分特比萘芬。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以来,儿童化妆品安全问题屡次引起公众关注。越来越多的案例被曝光和处罚,反映出官方正在最大力度地打击儿童化妆品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据江苏药监局官网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娇颜芭比生产的“爱无可及婴儿草本益肤霜”(下称“爱无可及婴儿霜”)(批号221004-1B)被检出含有化妆品禁用原料特比萘芬,故而江苏药监局宿迁检查分局予以没收相关违规产品1613盒,没收违法所得3167.50元,并同时给予娇颜芭比罚款3.8万元。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宿迁检查分局指出,娇颜芭比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应予处罚,并建议立案调查。

  据了解,特比萘芬是一种抗真菌类药物,通过抑制角鲨醇环氧化酶(真菌细胞生物合成固酶的关键酶)产生抗真菌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和某些酵母菌具有杀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则仅有抑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有公开权威资料显示,特比萘芬入药时也不建议儿童使用。且我国化妆品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化妆品不得添加抗真菌类药物等具有药理性质的成分。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显示,娇颜芭比成立于2017年6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目前登记状态为存续(在营、开业、在册),经营范围包括化妆品、卫生用品、口腔清洁用品及其他日化用品等。

  据国家药监局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系统显示,“爱无可及婴儿霜”备案编号为“苏G妆网备字2022004437”,备案人为娇颜芭比。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外包装明确标识有“小金盾”,为一款名副其实的儿童化妆品。

  此外,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系统还显示,娇颜芭比备案的普通化妆品记录高达100条+,其中多数为儿童化妆品,涉及婴儿霜、婴儿洗护产品等。

  截至发稿,青眼号外在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和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上,以此次被罚的“爱无可及婴儿霜”产品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仍有多个商家在售卖一款与“爱无可及婴儿霜”备案产品名一致、备案编号一致,但包装不同的儿童化妆品。

  其中,在淘宝和拼多多平台上,部分商品链接的销量达到100+,在快手平台上,单个链接销量更是达1800件左右。

  事实上,在本次被罚之前,娇颜芭比曾多次被官方通报“点名”。2022年1月,隶属于国家药监局的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发布化妆品企业风险预警提示(2022年第一期),其中公开风险指数排名前十的企业就包含娇颜芭比。

  据了解,上述榜单10家化妆品企业的风险指数来自负面传播、过度宣传、投诉举报、产品缺陷、经营风险、处罚诉讼、生产违规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估。其中,还包括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监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生产的产品不合格上药监局“黑榜”,以及存在混淆商标等问题。

  其中,娇颜芭比的风险指数来自于其生产的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被国家药监局通报。据了解,2022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国家药监局关于14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2022年第7号)》指出,标示为娇颜芭比生产的童泰七草修护霜(标示批号:TTXH0319)经检验氯倍他索丙酸酯项目不合格。

  公开资料显示,氯倍他索丙酸酯是属于强效的局部用皮质激素,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的禁用原料,在化妆品中使用属于违法添加。

  而更早之前,娇颜芭比也有被检出化妆品禁用原料的“前科”。2021年3月和5月,分别据江苏省药监局、四川省药监局发布的抽检信息,由娇颜芭比生产的3批次婴儿霜均含有化妆品禁用原料,涉及咪康唑、达克罗宁和新康唑。

  此外,2020年7月,国家药监局对娇颜芭比进行飞检后,发现其在质量管理、厂房与设施、物料与产品等方面存在多项缺陷,由此勒令其停业整改。

  由此可见,娇颜芭比的违规行为并非偶然,其自2020年起,几乎每年都会上一次官方“黑榜”。

  被国家药监局飞检出存在质量管理、厂房与设施、物料与产品等五方面的问题,勒令其停业整改。

  被江苏省药监局抽检出其生产的2批次“婴幼儿接骨木修护精华霜”含有划转品禁用原料达克罗宁、新康唑。

  被四川省药监局抽检出其生产的“洛洛森林婴幼儿接骨木修护精华霜”含有化妆品禁用原料咪康唑。

  被安徽省药监局抽检出其生产的“童泰七草修护霜”含化妆品禁用原料氯倍他索丙酸。

  为进一步了解娇颜芭比被处罚详情,青眼号外根据企查查上显示的工商登记号码多次联系该公司,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除此次娇颜芭比被处罚外,今年以来,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有一起较大的、引发业内关注的儿童化妆品相关违规案例发生。而从违规的类型来看,问题集中体现在菌落总数超标和违法添加两个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违法添加对儿童用妆危害较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表示,一般来说,企业往儿童化妆品里违法添加实质上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解决某些皮肤问题。然而,这往往会带来无法预期的危害。消费者往往只看到产品效果,却很难察觉是否有违法成分,直到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才会意识到问题,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铤而走险。

  某知名儿童化妆品品牌总经理则表示,“儿童化妆品目前能够合法宣称的点,与消费者期待的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比如很多消费者期望某些儿童化妆品能够解决湿疹问题,可是在我国的法规框架之下,儿童化妆品很难满足。因此,有很多儿童化妆品企业片面地看到消费者需求,未能考虑技术法规要求,就比较容易出现踩线的情况。”

  “随着我国化妆品相关法规的完善和对儿童化妆品的要求日益严格,对企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没有提前进行技术布局或深入了解法规变化,致使在法规实施过程中未能及时更新包装、原料成分和配方等,导致更容易被查出问题。”他进一步认为。

  事实上,官方加强儿童化妆品的监管力度也有目共睹。自《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发布后,今年9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还发布了关于《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对儿童化妆品的产品配方要求、产品执行标准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按照上述通报的要求,加上明年5月儿童化妆品要求提交产品安全评估报告后,再结合《指导原则》的要求,就是难上加难。可以说,这是史上最难的儿童化妆品法规了。”一位资深儿童化妆品法规人士对此如是说道。

  可以看出,官方对于打击儿童化妆品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非同一般。在多项法规并行实施、以及日常抽检的加持下,相信儿童化妆品的安全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而一些怀着侥幸心理,试图铤而走险谋利的企业,也终将无路可走。